《孟子》说:“食、色,性也。”说明食是人类的本能。一般意义上的“吃饭”并不属于文化的范畴。
“中医食疗文化”指的就是吃的方式的不同,包括饮食原料的获取和食物制作方式、以及食物制作时使用的器物,简单的说就是怎样既吃得好、又吃得健康、美观、吃得雅致。
一个很简单的人人每天都离不开的“吃”,实际上是有很多讲究的,和很多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经济、风俗、价值观、心理活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中医健康食材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体系。
中国的中医食疗文化,渊源流长,丰富多彩。其特点是“良药苦口”变为美味的“良药可口”,从食物原料的选择,到烹调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化,到食用器物的精美等无一不体现出其精之处;美味不仅指中药变可口,还包括了食疗环境、食疗方式、饮食时的相互交流等。色、香、味俱全的饮食和进食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沉淀在饮食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形式。
中医“食疗”的目的是以饮食调理疾病。
中医食疗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为基础,融汇于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同时又与中医学融为一体,因此食疗文化的意义既超越了饮食文化,又超越了治疗疾病,从而大于药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