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医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你的饮食方式就是你的医生”
近年来在西方很多人主张治病以食物为主,这和中国的传统的中医食疗是相通的,大道圆融,万法归一,人们在走过很多弯路,历经许多教训后才终于明白----道法自然,食疗瑰宝中医药。
“良药苦口”从治疗观念发展到调理预防食疗的享受美味,健康食材成为中医食疗文化的源头,因此中医食疗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对食物的性能、炮制、配伍、制作、功效、服用方法和应用规律的研究,应用于人类保健预防医疗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自然医学等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食疗是以食物保养身体、治疗疾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医食同源,药食同功”,这是中国自古已有的。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医食同源厂家反映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已经发现在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物品中既有可食之物,同时又有有毒之品。有毒之品即是“药”。可食之物即食物。“药”的特点是“有毒”,这种“毒”的概念是指药物的性质也即是指药物的偏性而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能致人于死地的毒。
《周礼》中记载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被列为一位,“食医”也就是陈农夫开创的膳医,“膳医”的职责是用本草饮食物为民众保健防病调理,古代“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剂)”。“食医”即相当于现代的营养师、医生和中医食疗医师的综合。这是属于中医食疗中的“食养”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