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中的医食同源
中医食疗是以食物保养身体、治疗疾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医食同源,药食同功”,这是中国自古已有的。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医食同源厂家反映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已经发现在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物品中既有可食之物,同时又有有毒之品。有毒之品即是“药”。可食之物即食物。“药”的特点是“有毒”,这种“毒”的概念是指药物的性质也即是指药物的偏性而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能致人于死地的毒。
《周礼》中记载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被列为一位,“食医”也就是陈农夫开创的膳医,“膳医”的职责是用本草饮食物为民众保健防病调理,古代“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剂)”。“食医”即相当于现代的营养师、医生和中医食疗医师的综合。这是属于中医食疗中的“食养”的范畴。